伦敦新金融城 曾毅摄
英国3月底正式开启“脱欧”进程,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伦敦金融城,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这里曾是英国“留欧”意愿最强烈和集中的地区。受益于欧盟人员自由流动,这里精英人才聚集,经历过数次金融危机,也挺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如今迎来“脱欧”剧变,金融城将受到何种影响?工作在这里的人又有着怎样的心声?
金融中心地位难撼动
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庞安竹接受了半月谈记者专访。他说,伦敦是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来自各地的投资汇聚于此。虽然英国“脱欧”难免给这里带来冲击,但长期看,伦敦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营商之地。金融城已经向在此经营的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地征求了如何应对“脱欧”的意见,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此前推出的12条谈判要点也已将金融城的诉求囊括在内。
启动“脱欧”当天,记者见到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孙煜。他说,伦敦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政策稳定,法律透明,人才多样,城市基础设施完整,这是其他城市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因此 “脱欧”的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撼动伦敦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伦敦金融城政策委员会主席包墨凯表示,金融城通过规划决策、公共服务、文化事业、搭建平台等,成为服务于整个欧洲的金融中心。他预测,“脱欧”将使金融城失去一些业务,受到一定冲击,但从目前看,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金融城未来或面临较大变动
英国“脱欧”正式启动后,英欧双方的“分手费”将不再只是账面数字,也包括巨大的潜在成本,比如可能增加的人才成本、运营成本和监管成本。这一系列因素将直接影响伦敦金融城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基于欧盟共同市场人员自由流动原则,伦敦金融城一直受益于来自欧洲大陆的智力资源,“脱欧”将使英国面临如何在限制移民和继续吸引优秀人才之间取得平衡的难题,伦敦金融业的人才成本由此可能上升。
此外,因担心“脱欧”后在欧盟经营受限,同时避免运营、监管成本上升的可能性,许多在英金融机构已宣布将部分业务和工作岗位迁移到欧洲其他金融中心。英国最大保险社团劳合社宣布将在布鲁塞尔建立一个新的子公司,高盛、汇丰也开始将业务从伦敦转向巴黎、法兰克福等城市。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4月7日要求在英经营跨国业务的数百家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在7月14日前提交应对英国“脱欧”的相关计划。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表示,要求各机构提交应急计划,是为了防止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并为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由此可以预计,金融城的未来将发生较大变动。
金融城从业者难掩担忧
金融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6年金融城为英国经济创造了220万个就业岗位。如今,“脱欧”已没有回头路,金融城里的普通从业者向记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来自法国的拉比特,已在金融城工作多年。他对记者说,自己对英国“脱欧”感到非常遗憾,面对未来的波动期,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位来自爱尔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最担心的是将来英国如何处理与爱尔兰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到他个人在这里的生活。
一些人抱怨,欧洲移民进入英国挤占了当地工作岗位和社会资源,给英国社会秩序带来一定改变。英国此番“脱欧”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英国社会自身发展保持“自控”的能力。但对于未来,他们心中也很忐忑。(半月谈驻伦敦记者 邓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